【期刊信息】

Message

刊名: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
主办: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;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
主管:中国科学院
ISSN:1004-8227
CN:42-1320/X
语言:中文
周期:月刊
影响因子:1.747863
被引频次:89666
数据库收录:
中文核心期刊(2017);CA化学文摘(2013);CSCD中国科学引文库(2019-2020);CSSCI中文社科引文索引(2019-2020);EI工程索引(1998);美国剑桥科学文摘(2013);统计源期刊(2018);文摘杂志(2013);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(2018);期刊分类:理论经济

现在的位置:主页 > 期刊导读 >

长江经济带创新发展的思考

来源: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期刊导读 时间:2021-01-25

作者:网站采编

关键词:

【摘要】长江经济带是我国重要经济区域,GDP 和人口占全国40%以上。2016 年国家开始实施《长江经济带规划纲要》,定位长江经济带为引领全国转型发展的创新驱动带。2018 年4 月,习近平总书记

长江经济带是我国重要经济区域,GDP 和人口占全国40%以上。2016 年国家开始实施《长江经济带规划纲要》,定位长江经济带为引领全国转型发展的创新驱动带。2018 年4 月,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时强调,加强改革创新、战略统筹、规划引导,以长江经济带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。加强创新是长江经济带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。

1 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机遇与挑战

1.1 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优势与机遇

长江经济带的城市密集、创新要素富集,具备发展创新城市群的前置条件。长江经济带聚集了长三角、长江中游、成渝、黔中以及滇中五大城市群,有大中小城市217 个。长江经济带集聚国家高新区、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、中央级科研机构等创新资源和要素[1],有国家高新区79 个,占全国的47.02%;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9 个,占全国的45%;中央级科研机构139 个,占全国的20.17%;国家重点实验室184 个,占全国的34.91%。长江经济带科技投入和产出接近全国的一半,2017 年R&D 经费支出8 077.5 亿元,占全国的45.88%,地方财政科技支出2 134.7 亿元,占全国的48.08%,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46 047 件,占全国的44.67%。

其中,上海创新发展特征突出,在长江经济带中区域引领辐射效应开始显现。上海已成为亚太区域的创新中心城市之一,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累计达到44 家,外资研发中心全国最多累计达到415 家。上海优质创新资源形成区域辐射力,上海与浙江嘉兴、江苏昆山试点跨区域使用科技创新券合作协议[2]。

开放的经济体制和紧密的创新合作为长江经济带发展带来巨大机遇。随着技术进步不断抵消空间距离影响,长江经济带超过200 个城市组成的巨型城市群完全有潜力在经济、创新等方面超越东京、旧金山等城市群。

1.2 长江经济带面临的挑战

长江全长6350 公里,流域面积为205 万平方公里,长江经济带覆盖11 个省市。长江经济带在经济、创新方面突出, 可是仍存在资源环境压力大,区域发展失衡、产业结构同质化等问题。

环境安全成为影响长江经济带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[3]。长江经济带工业企业多,生态环境问题较大,单位GDP 用水量和污染物排放强度是全国平均水平两倍以上[4]。长江干线每年危险化学品运输量超过1.6 亿吨,品种超过250 种,出现重大环境污染概率显著增加。

长江航运的运力利用率处于低位。长江经济带内发展所需超过八成的铁矿石、发电用煤和外贸货物运输量主要依靠长江航运来实现,每年对沿江经济发展的直接贡献达2 000 亿元以上,间接贡献达4.3 万亿元以上[5]。但是,目前长江航道的运力开发仅仅发挥了全部运力的1/10 左右[6]。在长江航道的维护管理、交通调度规划、安全管理等方面有巨大的提升空间。

长江经济带协同创新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短板。长江经济带各省市比较优势不同,产业核心关键技术不足与产业低水平竞争同时存在。创新资源跨省市流动仍然存在行政分割,没有形成制度化的交流和协同体系,上海作为长江经济带的创新核心没有发挥出引领作用,长江经济带中众多城市通过协同创新、科研成果转化促进整个经济带发展的链条没有打通。

2 莱茵河经济带创新发展的经验

欧洲莱茵河通过建立区域协调机制和加强科技创新实现了创新发展。莱茵河年货运量3 亿吨以上,是目前世界上航运最繁忙的内陆河流[7]。莱茵河经济带面积约为25.2 万平方公里,其经济的崛起与其水运、铁路网络系统密切相关。18 世纪以来,莱茵河沿岸形成了杜伊斯堡港、曼海姆、科隆等年吞吐量超过两千万吨的重要河港。瑞士的巴塞尔、法国的斯特拉斯堡、荷兰的阿姆斯特丹以及德国的法兰克福、科隆、波恩等城市形成沿河分布的城市带,集聚了采掘、制造、金融等产业形成莱茵河经济带[8]。莱茵河经济带在内河航运、产业布局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形成了一系列法律政策和协调机制。

2.1 莱茵河流域建立完善的跨国监管协调模式

为了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与保障地区社会稳定,欧盟制定了统一的引航法、货物运输法和码头装卸法、港口进出口法等。对于水资源共享以及水污染监督补偿,莱茵河流域建立了完善的跨国监管协调机制,莱茵河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减少了90%以上。河流沿线各国工业污染下降、水质转好,生物多样性开始恢复。

莱茵河经济带有6 大世界著名的工业基地,是欧洲和世界重要的能源、金属、化工、造船、汽车工业中心。沿岸高度集中的居民、农业和工业,产生大量生活、工业污水。为保护莱茵河,荷兰、德国、法国、卢森堡、瑞士5 国在1950 年成立莱茵河保护国际委员会(ICPR),并在1963 年签署了莱茵河保护公约。莱茵河保护国际委员会主要任务包括:开展河流生态调查研究;提出流域管理计划;协调流域各国家的预警方案;综合评估各国执行效果等。


文章来源:《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》 网址: http://www.cjlyzyyhj.cn/qikandaodu/2021/0125/555.html


上一篇:疫情在前,尽显职责与使命 ——中盐长江公司
下一篇:行业资讯